日前,中乌两国的签署协议引发了不少的关注。两国签订了关于豌豆和野生水产品的农业协议,这虽然看起来是普通的农产品合作,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含义。
显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有点难堪,原本寄希望于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却在特朗普政府的“冷暴力”下受到了冷遇。于是,他转身找到了中国,背后含义耐人寻味。
从美国那边来看,泽连斯基正站在一个无法忽视的尴尬十字路口。美国的做法完全让乌克兰的外交空间变得更狭窄。
特朗普政府明确说,乌克兰必须要提供矿产开发利益来回报美国的支持,这让泽连斯基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可问题是,乌克兰凭什么“欠”美国?这是在明显逼迫泽连斯基用资源去交换所谓的安全保障。
可特朗普口中的“矿产债务”,显然无法为乌克兰提供实际的安全保障。要知道,面对俄罗斯的威胁,光有经济协议根本不够,乌克兰需要的是真正的保障。
和美国“翻脸”后,泽连斯基选择了中乌农业合作协议,这一行为不仅表现出乌克兰在外交上的灵活应对,更显现出其对中国的信任。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俄罗斯方面的影响力也让乌克兰不得不考虑其战略重要性。
中乌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有着深厚的根基,而中国也在一些关键领域给予了乌克兰支持。2022年,中方就通过“黑海粮食协议”帮助乌克兰稳定了粮食出口,成为乌克兰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市场。
对中国而言,乌克兰是其农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而这种合作显然是基于中国对乌克兰的战略思考。
更有意思的是,最近的这一合作协议是中国从反制美国关税政策的方面出发的一项妙棋。
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后,中国自然不希望受到过多影响,因此通过加强与乌克兰的农业合作,帮助乌克兰将自己的农产品顺利输出至中国市场,换取了更多的互惠合作。
再加上美国对中国加征一定的关税的背景下,乌克兰就变得很需要中国这一大市场,这样的合作一方面补充了乌克兰的经济空白,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农业市场中的话语权更为增强。
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谁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美国的政策显然是极其自私且短视的,虽然乌克兰向美国提供了资源,却未必能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安全保障。
特朗普把美国和乌克兰的关系搞得像是一场“买卖”,要“还债”才能继续得到帮助。而中国,不仅给予了经济上的实质支持,还在全球大国博弈中以更稳定的姿态,站在了乌克兰的一方。
通过这两国农业协议的签署,乌克兰无疑在外交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的帮助,不单单是在经济上,也在某一些程度上给了乌克兰更多的外交选择。
事实上,乌克兰在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光靠美国这样的“摇摆大国”根本不足以维系自己的安全,而中国的支持显然更具保障,稳定且长远。
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注定让许多国家开始审视美国的“靠谱度”。而中国的政策则显得更为明确,合作的基础不单单是经济利益,更在于对全球战略的深远布局。
乌克兰转向中国,虽然不被所有人看好,但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给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在大国博弈中,安全与稳定往往更胜于短期的经济利益。
泽连斯基的选择并不难理解。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的经济大国,而是成为了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重要一极。与中国合作,或许将是乌克兰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一条出路。
作为我个人的观点,乌克兰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并不是简单的交换农产品,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开更广阔的外交空间。
虽然美乌矿产协议的未来仍存不确定性,但乌克兰也必须在这场博弈中看清楚:与其依赖一个时常变脸的超级大国,不如选择与一个更加坚定、稳定的合作伙伴携手同行。